学校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来,我把我对党的忠诚,把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都体现在具体工作的思考、谋划和落实中,始终用“马上办、一线干”的工作理念,践行24小时水电服务保障,做到重要场所水电保障不间断,常规问题解决不过夜。
“24小时呼叫转移”
“周二,荟园13至16栋之间路灯不亮”“周三,西苑3栋水阀故障”“周四,水泵房渗水”……这一件件维修任务记满了我的工作日志。师生用水用电从来没有小事,一丝不苟、热情主动、“马上办”是我的“座右铭”。

24小时在线(笔者供图)
2023年夏季的一天夜晚,凌晨刚过,南苑21栋老师打来电话,家里断电,我立即安排校内工作人员前去查看。这一查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位老师所在楼栋电压从220伏跳到了380伏,如果处置不当可能引发火灾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我一边打电话叮嘱老师切断电源、关掉用电器,一边驱车来到学校……
那晚杨泗港大桥上细雨纷纷,一路上风驰电掣,23年兵龄的我始终保持着军人雷厉风行的作风,“警情就是命令,多晚我们都在”,即便下班,我也把办公电话设置呼叫转移到手机上,保持真正的“24小时在线”。
“绿色理念牢记心中”
我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三张图,一张“华中农业大学10KV电力供配系统图”,110KV变电站装机容量112750KVA就是我们需要管护的总负荷;一张“供水管网系统图”,55个分区20公里管线就是我们的主战场;一张“雨污管线系统图”,全校方圆5平方公里排水管网18公里就是日常主旋律。
说起这三张图,也是满怀感慨,2019年,我负责水电运维保障工作,为了摸清校园水电管线和供配设备情况,我带着团队人员开始收集整理历年水电资料,一条一条管线的查,一台一台设备的看,一个一个阀门的记,弄清楚了再用CAD绘制,反复修改完善,不仅让自己对学校的水电家底有了深入了解,更让工作人员对管线和供配设备有了清晰认识,电力增容、爆管关阀、管线位置、设备状态等情况了然于心,应急处置就能快速反应,越快越好的为师生服好务。
五年来,在用水用电人数、建筑面积、仪器设备、用电负荷逐年上升的情况下,通过采取完善管网图、建立水平衡、计量全覆盖、大数据分析、三维管网定位等节水节电措施,年度用水、人均用水、单位建筑面积用水明显下降,总用水量由390万吨下降至340万吨,全校用电量也由年增长7%下降至5%,年节约电量约300万度。
“谋划创新资源节约”
2019年大部制改革,部门整合、业务打通、协调加速、绿色校园创建,我们也迎来干事创业的“黄金期”。
针对学校大部分供电设备运行20余年,风险隐患较多的问题,我们主动谋划全校电力负荷布局,做好电力系统的顶层设计,立足学校发展,盯紧行业趋势,逐步推进学校供电系统升级改造工作。
2021年至今,我积极参与电力设备增容改造谋划与全校负荷容量调整,有幸组织并实施了三期电力设备改造项目,对于刚接手水电业务时间不长的我,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为了打好“第一仗”,我与有着40年工龄的马远喜老师反复讨论方案,找高校同行专家请教论证,建设了一座10KV开闭所,改造了10个10KV配电房的老旧设备,更换了智能高压柜93台、智能低压柜112台、一级能效变压器15台,箱式变电站6座,6个一级配电房实现了高压“手拉手”双路供电模式。

团队人员深夜出任务(笔者供图)
开闭所的建设既解决了四综、五综及后续待建楼栋的高压供电问题,拆除了在科研基地350余平方的独立配电房,为教学科研“节地”,也为新的人文社科楼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利用供电设备改造契机,我又带领运维团队,合理调整供电布局,将香樟路配电房的供电线路全部迁移至创业楼配电房,腾出科研地块260余平方,为西大门南侧地块未来发展腾出建设空间。
“从零开始从头干起”
“我认为我是幸运的”。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一流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学校新的历史使命”。我则像当年当新兵一样,从零开始,从头干起。
刚到水电科时,我自学电工常识,参与配电房巡查、入户抄表、前台收费,白天跟着老师傅学,晚上查阅技术资料,凡是抢修都到现场,搬设备、拉电缆、讨论方案,慢慢的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人”,家属区老旧水电表改造、公共区域计量改造、配电房无人值守建设、三维决策支持平台开发、二级单位定额管理推行、供电系统升级改造、绿色校园创建等工作都积极参与并出谋划策,也给自己争取了许多锻炼的机会。

凌晨在水电抢修一线(笔者供图)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五年来,我多次年度考核获部优秀和学校优秀,被机关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学校评为“综治先进个人”,连续三年列为“党员先锋岗”,参与攥写并出版17万字的《高校水电物联网研究与实践》专著1本,获得《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抗干扰的无线数据网关》专利,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公共建筑用电全口径计量的算法》1个,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
育人是根,管理是枝,保障是绿叶。我的定位就是扎根于一线,时刻准备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突发水电问题,为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而服务。
文字:胡军
审核:石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