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决防范和遏制校园火灾事故发生,加快推动消防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自消防宣传月以来,我校分批次、多场地组织开展消防疏散合成演练和培训。
开展“识风险、懂预防”科普教育
建安部牵头成立消防安全宣讲团,于11月14日开展集体备课,由建安部安全管理办公室黄青松主讲,本、研辅导员、楼管会志愿者参加。黄青松以火灾警示案例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火灾发生的原因,并从火灾特点、常见火灾隐患及预防、消防设施、初期火灾处置及逃生等展开讲述。

为营造“人人讲安全”氛围,建安部联合本科生院、研究生院、东、西社区在学生宿舍大厅、居民区楼道张贴以“安全用火用电”为主题的宣传海报500余张,组织师生员工学习安全生产重要讲话、观看消防教育宣传片。为提升演练效果,邀请消防安全专员,为各单位、各学院演练活动负责人及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开展专项培训,内容涵盖演练预案制定、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操作、疏散逃生流程规范等关键环节,确保演练全程科学有序、安全可控。
组织“真灭火、真动作”实操实训
灭火器实操专攻,掌握初期灭火能力。11月12日上午11点,水产学院消防演练率先启动。演练聚焦“初期火灾处置”,建安部工作人员孙勇系统讲解灭火器工作原理、适用火情分类,并重点演示“提、拔、握、压”四步操作法。在孙勇的指导下,现场师生手持灭火器,在实操中不断掌握操作角度、按压力度等要领。2025级渔业发展专业孔慈同学参加培训后说到:“只有在真实灭火时才真切感受到火焰燃烧时的紧张……后面如果遇到小火情,我也能够第一时间处置,灭早、灭小,保护自己和身边人。”


11月18日、19日,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学院师生来到学校小型消防站开展灭火毯、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灭火器等实操实训。在校园消防救援队员的指导下,在场师生纷纷动手,按照打开面具、整理装备、拔掉过滤嘴的安全栓、包裹好口鼻、拉紧系绳的流程试戴消防自救呼吸器。

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疏散演练
全流程疏散演练,模拟真实应急场景。11月12日下午3点,第一综合楼开展“火警报警、人员疏散、现场救援”全流程疏散演练,在校师生、物业人员、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小型消防站队员、消防车、救援人员全方位参与。随着尖锐的模拟火灾警报声响起,楼内师生立即响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沿预定疏散通道快速撤离,全程无拥挤、无慌乱,数分钟内全员抵达安全集合点。疏散结束后,建安部黄青松结合高层建筑结构特点,强调“低头、捂鼻、靠墙”的逃生原则,提醒师生避开火源与浓烟区,沿火势反方向撤离。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资产管理员涂立超表示,通过模拟真实火灾场景,让师生走一遍疏散通道,切实提升了参与师生的逃生避险能力。


针对性场景演练,强化科研场地防护。11月13日上午10点,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结合实验室专业场景需求开展消防演练。演练围绕“疏散避险+火灾处置+应急救援+伤员救治”全流程展开。演练前,工作人员吴悦结合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场地特性与物资存储情况,针对性讲解了危险化学品场所火灾的应急处置要点及安全疏散规范。警报响起后,中心员工与师生按照预定方案,迅速切断电源、关闭阀门,有序撤离至安全区域。随后,校医院医生伊航就心肺复苏等应急救援方法进行示范,并指导现场师生开展救援实操。

疏散完成后,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田宇表示,通过实战演练,工程中心师生员工进一步熟悉火灾应对方法、掌握灭火器使用技巧、明晰安全疏散路线,有效提升应急自救与互救能力。工程中心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完善消防设施设备,定期组织多场景应急演练,严格执行隐患排查整改闭环管理,落实“清单化管理、销号制推进”,持续压实安全责任链条。
建安部部长张越表示,学校始终将消防安全摆在重要位置,此次消防宣传月以“全民消防、生命至上——安全用火用电”为主题,学校组织了系列活动。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目标,通过系列知识宣讲强化安全意识,依托灭火器实操培训提升应急技能,组织疏散合成演练增强逃生避险能力,构建“科普+实操+演练”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坚持“真动火、真动作、真逃生”,切实做到事前预防到位、火情“灭早灭小”、遇险安全撤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学校高质量发展。
据悉,后勤管理部饮食中心、幼儿园、宿管中心、校园环境维护中心、生猪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水产学院、信息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化学学院等单位已完成演练、灭火器实操培训。后续,学校各学院和单位将陆续开展相关演练、培训。
文字:陈丽、张博铭
审核:雷建华